当前位置: 主页 > 历史解密 >

被毛主席批示永不启用的开国元勋!

时间:2015-12-31 21:22来源:未知 作者:时时网 点击:

      今天的大多数读者,对戴季英这个名字已经相当陌生了。其实,在我党历史上,戴季英曾经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,一个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,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,一个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。只是由于种种原因,此人在建国后被打入另册,从此淡出了政治生涯。

 

  领导黄麻起义,开创鄂豫边

 

  1907年2月,戴季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松树岗镇一个地主家庭。成年后先后就读于武汉启黄中学、武汉省立第一中学,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。1927年2月,戴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,投身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洪流。

 

 被毛泽东批示“永不启用”的开国元勋竟是他

 

  1927年6月,年仅20岁的戴季英回到家乡发动农民运动,担任中共黄安县委书记一职。当年11月初中共鄂东特委决定举行黄麻起义,戴季英当选黄麻农民起 义总指挥部成员。11月13日晚10点钟,戴季英和吴光浩、李先念、吴焕先、王树声、陈再道等人带领黄(安)麻(城)两县的3万余起义农民揭竿而起,14 日凌晨突破黄安城池,歼灭了县警备队,缴枪100余支,活捉了县长贺守忠。

 

  1928年春,黄麻起义农民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,吴光浩任军长,戴季英任军党委委员,率部开始创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。1929年12月,戴季英当选为中共鄂豫边特委候补委员。

 

  1932年4月,戴季英任红四方面军25军政委,率部在皖西参加了第四次反“围剿”作战。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失利后,主力被迫西征,戴季英所在的红25军留在鄂豫皖坚持斗争。此时,戴季英已成为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1933年3月4日傍晚,戴季英、吴焕先带领红25军秘密急行30公里,将进占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村的敌一○五旅团团包围,全歼国民党军两个团。

 

  1933年4月中旬,红25军在潘家河村再次与国民党军作战,击退“清剿”区指挥官卫立煌所部4个师的兵力,歼敌1个多团。

 

  1933年5月13日,吴焕先和戴季英指挥红25军,在金寨四道河歼敌宋天才第七十五师数百人;26日攻占霍丘叶家集和立煌县顺街等据点;31日,红25军在立煌县大、小门坎山与敌第七十五师二二四旅遭遇,激战至28日,毙伤敌数百人。

 

  1933年7月,蒋介石调集国民党重兵十余万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五次“围剿”。红25军遭受重创,全军只剩3000余人。1934年11月,红25军主力被迫出发北上长征。

 

  鄂豫陕战功显赫,长征牵敌20万

 

  1934年12月10日,红25军进入陕西洛南县境,即在该县庾家河召开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议,决定在鄂豫陕边区建立根据地,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中 共鄂豫陕省委。红25军抓紧有利时机,广泛发动群众,很快在鄂陕边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,初步奠定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基础。期间,戴季英历任中共鄂豫陕 特委书记、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,全程参加了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1935年1月,国民党军以11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边区发动第一次“围剿”。红25军在吴焕先、戴季英等率领下,以大回旋的行动南下郧西,北返洛南,东入卢氏,西转蓝田,扫除民团武装和反动政权。很快打开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局面。

(责任编辑:时时网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分享到:
时时网24小时信息排行
推荐内容
关于我们  |   免责声明  |   联系我们  |   广告服务  |   意见建议